【西園物語】002 / 西園的由來
- 娑婆之眼 艋舺
- 2023年10月2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西園物語002/
西園的由來
(圖:)
西園位處於台北市的西南角,有一塊區域從古地圖上看來從古地圖上來看屬於加蚋仔六庄之港仔尾一帶。
(圖:)
現今在新店溪河岸邊,都是名字裡有 "德"(發音與台語"竹"同音)的里(行政區)。萬華區的行政圖裡,我們可以看到在西南角有一塊大多以德命名的里行政區
(圖:加蚋仔六庄)
加蚋仔(ㄐㄧㄚ- ㄌㄚˋ仔,原名加臘仔庄,又稱加蚋、加蚋社)
在漢人入墾以前,加蚋仔地區原為平埔族群凱達格蘭族雷里社(荷語:Rivrijcd)的活動範圍。漢人開墾後,雷里社南遷至新店溪對岸,與秀朗社合併為雷朗社。
清康熙年間,由楊姓閩南人率先至此拓墾,其後遷入者日眾,逐漸形成了6個聚落:八張犁、後厝仔(或後庄仔)、下庄仔、港仔尾、堀仔頭及客仔厝,有人稱「六庄頭」,地方人士則多稱作「五角頭」(因客仔厝規模較小,又與堀仔頭一樣,故被合併為一個角頭),每年農曆三月十二「年例」迎尪公祭典,輪值即按五角頭順序。這一帶多為沙質土壤,早期多種植甘蔗、花卉、蔬菜,多供應艋舺、大龍峒、古亭等都市聚落,後厝仔和下庄仔以盛產香花聞名,而堀仔頭周邊地區及沿岸邊則多種植麻竹筍。
(圖:)
西元1922年(日治中期)
加蚋仔被劃分為東園町和西園町(大約以現在的東園街為分界)。
(圖:)
西元1946年(二次大戰後)
合併東園町和西園町成為雙園區。
(圖:)
西元1990年
台北市重新調整「區」的行政單位 ,雙園區被劃入萬華區。
(圖:)
西元1961年~1962年
興建雙園堤防
台北西南隅一帶,臨新店溪岸上之地,其形似一大竹筍,舊時為加蚋仔六庄之港仔尾,又為西園;昔盛產茉莉香花,亦有豆芽菜與竹林,現則有四大食材市場座落其中,可謂城市之胃袋。
備註1:加蚋仔區行政區沿革:https://bit.ly/3eKGwd8
備註2:下庄仔-百年茄苳老樹:https://bit.ly/2DTX4CE
備註3:加蚋仔三寶:#豆芽菜、#茉莉花、#麻竹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