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
萬華新視角計畫
正向,未來,希望 。又叫遊民,又叫街友,流浪漢,露宿者等。(定濁之眼)誰是真正一直在看著萬華,而且又不是身在其中?街友可能是更勝於當地店家,當地住民,政府長官,公益團體。
使命
Homeless=Homemore
萬華人的「勇氣」,是最好被辨識的一項特色。來自老萬華人,新萬華魂,的新社會研究與設計。
簡介
MONGA is a circle.娑婆之眼從街友身上獲得許多好的觀察與創意原型,同時也期待更多反思與未知的收獲。深耕地方,看似屬於誰的任務,但一起規劃美好未來,則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對話。
相關報導一 : 元型創現有限公司 X〖 萬華新視角計畫─艋舺娑婆之眼
相關報導二:【萬華新視角─艋舺娑婆之眼】成果發表會
Blooming
Clouding
2019
環南市場的軟軸
2019 台北眾力方程式起步培力團隊,環南市場的軟軸
" 買菜咧 ! 買菜咧 ! "
環南市場的吆喝聲﹑狡詰的叫賣行銷﹑快速的付現收現,強大的現金流。希望藉著我們的叔叔Uncle - 一位市場作生意三十幾載的口述回憶,再顯市場裡70年代開始的市場生活,以我們家人為出發點,逐步也訪談其他攤商在市場裡的一世情,我們像是市場記憶的搬運工,舊到新-市場之間的軟軸連結,老到青到幼的情感串起,並在過程中為即將拆除的舊環南市場留下影像。
相關報導一: 不只接地氣,更接人氣的傳統市場─環南市場的日常不無聊,原來亮點這麼多!
相關報導二: 市場沙龍|包容城市下的市場精神
相關報導三: 城市議題狂潮,臺北眾力方程式系列成果展,邀您一起城市設計
相關報導四:【包容城市下的市場精神】議題沙龍活動側寫
相關報導五: 城市議題狂潮,臺北眾力方程式系列成果展,邀您一起城市設計
相關報導六: 城市議題狂潮 臺北眾力方程式成果展
相關報導七:【悠遊台北新聞】回顧過去 環南市場小誌述說市場記憶(記者 陳家豐)
臺北市文化局委託探照文化所進行的【環南市場公共藝術設置先期調查研究與民眾參與計畫】,其中平面刊物由艋舺娑婆之眼團隊承接其中 3 個單元,共計採訪 15 個站。
第 01 站 : 【 環南石敢當 - 小廟雖小,但超級好料 】
第 02 站 : 【 大有來頭的 萬嘉商行 】
第 03 站 : 【 庖丁 解牛 】
第 04 站 : 【 青年創業 小店 】
第 05 站 : 【 高麗菜 達人 】
第 06 站 : 【 北台灣 非基改豆製品 達人 】
第 07 站 : 【 家庭主婦的神隊友 - 市場裡的 手路菜 】
第 08 站 : 【 庖丁 解牛 : 小刀下去 骨肉分離 】
第 09 站 : 【 萬華阿義魯肉飯 】
第 10 站 : 【 環南市場與神同行 - 三條路土地公廟 (福德宮) 】
第 11 站 : 【 好Versace風!️ 】
第 12 站 : 【 把噗!把噗!來了 】
第 13 站 : 【 環南食材加工園區 (小編自己取名的) 之 末端環保清運 】
第 14 站 : 【 在 環南市場 裡發生的情境劇 】
第 15 站 : 【 南機場夜市 】
2020.05~06
環南平面刊物採訪
文化部 水谷藝術 2020 場所感
2023 西園物語
台北市西南隅是大家熟知的萬華 ; 萬華的西南隅是近年比較被大眾所知的加蚋仔。而新店溪旁有塊都種著竹子的河岸地,這片區域稱為「西園」。
在1970年左右政府開始進行都市計劃啟動多項大型公共建設(例如:西園國宅、環南市場、福民平宅等)坐落於此,人們來此居住後塑造出西園獨特的城市樣態。
我們以「西園物語」為主軸,訪談紀錄西園在地的故事與歷史脈絡,並於過程中從居民得來老照片或物件(現場資源回收物或特色物件),「拼裝」1970年代迄今的西園樣貌。
[ 西園物語 ]:
2024年一邊寫,一邊畫,一邊撿拾,一邊創作~